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
產品名稱: 對甲氧基苯胺 | 按照GB/T 16483、GB/T 17519 編制 |
修訂日期: 2019年7月15日 版本: 1.0 | 最初編制日期: 2019年7月15日 |
第1部分 化學品及企業(yè)標識
第2部分 危險性概述
緊急情況概述:
吞咽致命。皮膚接觸致命。吸入致命。長期或反復接觸可能對器官造成傷害。對水生生物毒性極大。
GHS危險性類別:
急性經口毒性 類別 2
急性經皮膚毒性 類別 1
急性吸入毒性 類別 2
特異性靶器官毒性 反復接觸 類別 2
危害水生環(huán)境 ——急性危險 類別 1
標簽要素:



危險性說明:
H300 吞咽致命
H310 皮膚接觸致命
H330 吸入致命
H373 長期或反復接觸可能對器官造成傷害
H400 對水生生物毒性極大
防范說明:
-
預防措施:
—— P264 作業(yè)后徹底清洗。
—— P270 使用本產品時不要進食、飲 水或吸煙。
—— P262 嚴防進入眼中、接觸皮膚或 衣服。
—— P280 戴防護手套/穿防護服/戴防 護眼罩/戴防護面具。
—— P260 不要吸入粉塵/煙/氣體/煙霧/蒸氣/噴霧。
——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風良好處使 用。
—— P284 [在通風不足的情況下] 戴呼吸防護裝置
—— P273 避免釋放到環(huán)境中。
-
事故響應:
—— P301+P310 如誤吞咽: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/醫(yī)生
—— P321 具體治療 ( 見本標簽上的…… )。
—— P330 漱口。
—— P302+P352 如皮膚沾染: 用水充分清洗。
——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/醫(yī)生
—— P361+P364 立即脫掉所有沾染的衣服, 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
—— P304+P340 如誤吸入: 將人轉移到空氣新鮮處,保持 呼吸舒適體位。
—— P320 緊急具體治療 ( 見本標簽上的…… )。
—— P314 如感覺不適,須求醫(yī)/就診。
—— P391 收集溢出物。
-
安全儲存:
—— P405 存放處須加鎖。
—— P403+P233 存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。保 持容器密閉。
-
廢棄處置:
—— P501 按當地法規(guī)處置內裝物/容器。
第3部分 成分/組成信息
組分 | 濃度或濃度范圍(質量分數,%) | CAS No. |
---|---|---|
p-anisidine | 100% | 104-94-9 |
第4部分 急救措施
急 救:
第5部分 消防措施
滅火劑:
用水霧、干粉、泡沫或二氧化碳滅火劑滅火。避免使用直流水滅火,直流水可能導致可燃性液體的飛濺,使火勢擴散。
特別危險性:
可燃。其粉體與空氣混合,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。受高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氣體。
滅火注意事項及防護措施:
消防人員必須佩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,穿全身防火防毒服,在上風向滅火。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。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,直至滅火結束。 滅火劑:霧狀水、泡沫、干粉、二氧化碳、砂土。
第6部分 泄露應急處理
作業(yè)人員防護措施、防護裝備和應急處置程序:
隔離泄漏污染區(qū),限制出入。消除所有點火源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口罩,穿防毒服。穿上適當的防護服前嚴禁接觸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。盡可能切斷泄漏源。用塑料布覆蓋泄漏物,減少飛散。勿使水進入包裝容器內。用潔凈的鏟子收集泄漏物,置于干凈、干燥、蓋子較松的容器中,將容器移離泄漏區(qū)。
泄漏化學品的收容、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處置材料:
小量泄漏:盡可能將泄漏液體收集在可密閉的容器中。用沙土、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,并轉移至安全場所。禁止沖入下水道。
大量泄漏: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。封閉排水管道。用泡沫覆蓋,抑制蒸發(fā)。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,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。
第7部分 操作處置與儲存
操作注意事項:
禁止明火。防止粉塵沉積,密閉系統(tǒng),防止粉塵爆炸型電氣設備和照明。
操作人員應經過專門培訓,嚴格遵守操作規(guī)程。
操作處置應在具備局部通風或全面通風換氣設施的場所進行。
避免眼和皮膚的接觸,避免吸入蒸汽。
個體防護措施參見第8部分。
遠離火種、熱源,工作場所嚴禁吸煙。
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(tǒng)和設備。
如需罐裝,應控制流速,且有接地裝置,防止靜電積聚。
避免與氧化劑等禁配物接觸(禁配物參見第10部分)。
搬運時要輕裝輕卸,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。
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。
使用后洗手,禁止在工作場所進飲食。
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。
儲存注意事項:
與強氧化劑、強堿、酸、氯甲酸酯、食品和飼料分開存放。注意收容滅火產生的廢水。儲存在沒有排水管或下水道的場所。
第8部分 接觸控制/個體防護
職業(yè)接觸限值:
中國:PC-TWA:0.5mg/m3[皮]。 美國(ACGIH):TLV-TWA:0.5mg/m3[皮]。
生物限制:
無資料
監(jiān)測方法:
GBZ/T 160.1 ~ GBZ/T 160.81-2004 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(系列標準), EN 14042 工作場所空氣 用于評估暴露于化學或生物試劑的程序指南
工程控制:
防止粉塵擴散!嚴格作業(yè)環(huán)境管理!
作業(yè)場所建議與其它作業(yè)場所分開。
密閉操作,防止泄漏。
加強通風。
設置自動報警裝置和事故通風設施。
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瀉險區(qū)。
設置紅色區(qū)域警示線、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,并設置通訊報警系統(tǒng)。
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。
個體防護裝備:
呼吸系統(tǒng)防護:通風,局部排氣通風或呼吸防護。
手防護:防護手套。防護服。
眼睛防護:面罩,或眼睛防護結合呼吸防護。
皮膚和身體防護: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。
第9部分 理化特性
外觀與性狀: 白色或黃色至棕色結晶固體 |
氣味: 有氨樣氣味 |
pH值: 無資料 |
熔點/凝固點(°C): > = 49.33 - < 55°C。氣壓:975.66 hPa。 |
沸點、初沸點和沸程(°C): 243°C。備注:其他細節(jié)不可用。 |
自燃溫度(°C): 515°C。備注:其他細節(jié)不可用。 |
閃點(°C): 118.6°C。氣壓:975.8 hPa。 |
分解溫度(°C): 無資料 |
爆炸極限[%(體積分數)]: 無資料 |
蒸發(fā)速率[乙酸(正)丁酯以1計]: 無資料 |
飽合蒸氣壓(kPa): 3.99 Pa。溫度:20°C。備注:0.03 mm Hg。 |
易燃性(固體、氣體): 無資料 |
相對密度(水以1計): 1.18 g/cm3。溫度:20°C。 |
蒸氣密度(空氣以1計): 4.3 |
氣味閾值(mg/m3): 無資料 |
n-辛醇/水分配系數(lg P): log Pow = 0.95。備注:其他細節(jié)不可用。 |
溶解性: 微溶于水,易溶于乙醇、乙醚,溶于苯 |
黏度: 無資料 |
第10部分 穩(wěn)定性和反應性
第11部分 毒理學信息
急性毒性:
經口: LD50 Rat oral 1400 mg/kg
吸入: 無資料
經皮: 無資料
皮膚刺激或腐蝕:
無資料。
眼睛刺激或腐蝕:
無資料。
呼吸或皮膚過敏:
無資料。
生殖細胞突變性:
無資料。
致癌性:
無資料。
生殖毒性:
無資料。
特異性靶器官系統(tǒng)毒性——一次接觸:
該氣溶膠刺激眼睛和呼吸道。該物質可能對血液有影響,導致形成高鐵血紅蛋白。需進行醫(yī)學觀察。見注解。
特異性靶器官系統(tǒng)毒性——反復接觸:
該物質可能對血液有影響,導致形成高鐵血紅蛋白癥和貧血。
吸入危害:
20℃時,該物質蒸發(fā)相當慢地達到空氣中有害污染濃度;但噴灑或擴散時要快得多。
第12部分 生態(tài)學信息
生態(tài)毒性:
魚類急性毒性試驗: LC50 - Oryzias latipes - > 100 mg/L - 96 h.
溞類急性活動抑制試驗: EC50 - Daphnia magna - 4.12 mg/L - 48 h. Remarks:Immobilization.
藻類生長抑制試驗: EC50 - Chlorella vulgaris - 0.937 mg/L - 72 h.
對微生物的毒性: MIC - E. coli ATCC 11775 and Mycobacterium smegmatis M169 - 357.1 mg/L - 48 h.
持久性和降解性:
無資料。
生物富集或生物積累性:
無資料。
土壤中的遷移性:
無資料。
第13部分 廢棄處置
廢棄化學品:
盡可能回收利用。
如果不能回收利用,采用焚燒方法進行處置。
不得采用排放到下水道的方式廢 棄處置本品。
污染包裝物:
將容器返還生產商或按照國家和地方法規(guī)處置。
廢棄注意事項:
廢棄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(guī)。
處置人員的安全防范措施參見第8部分。
第14部分 運輸信息
運輸注意事項:
不得與食品和飼料一起運輸。
第15部分 法規(guī)信息
下列法律、法規(guī)、規(guī)章和標準,對該化學品的管理作相應的規(guī)定:
組分 p-anisidine CAS: 104-94-9
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(yè)病防止法:
職業(yè)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(2015): 未列入
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:
危險品化學品目錄(2015): 列入
易制爆危險化學品名錄(2017): 未列入
重點監(jiān)管的危險化學品名錄:
首批和第二批重點監(jiān)管的危險化學品名錄: 未列入
危險化學品環(huán)境管理登記辦法(試行):
重點環(huán)境管理危險化學品目錄: 未列入
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:
麻醉藥品品種目錄: 未列入
精神藥品品種目錄: 未列入
新化學物質環(huán)境管理辦法:
中國現有化學物質名錄(2013): 列入
第16部分 其他信息
編寫和修訂信息:
本版為第1.0版,按照GB/T 16483-2008、GB/T 17519-2013、GB 30000系列分類標準編制。
參考文獻:
【1】國際化學品安全規(guī)劃署:國際化學品安全卡(ICSC),網址:http://www.ilo.org/dyn/icsc/showcard.home。
【2】國際癌癥研究機構,網址:http://www.iarc.fr/。
【3】OECD 全球化學品信息平臺,網址:http://www.echemportal.org/echemportal/index?pageID=0&request_locale=en。
【4】美國 CAMEO 化學物質數據庫,網址:http://cameochemicals.noaa.gov/search/simple。
【5】美國醫(yī)學圖書館:化學品標識數據庫,網址:http://chem.sis.nlm.nih.gov/chemidplus/chemidlite.jsp。
【6】美國環(huán)境保護署:綜合危險性信息系統(tǒng),網址:http://cfpub.epa.gov/iris/。
【7】美國交通部:應急響應指南,網址:http://www.phmsa.dot.gov/hazmat/library/erg。
【8】德國GESTIS-有害物質數據庫,網址:http://gestis-en.itrust.de/。
縮略語和首字母縮寫:
MAC:最高容許濃度(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), 指工作地點、在一個工作日內、任何時間有毒化學物質均不應超過的濃度。
PC-TWA: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(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-time weighted average), 指以時間為權數規(guī)定的8 h工作日、40 h工作周的平均容許接觸濃度。
PC-STEL: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(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-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), 指在遵守PC-TWA前提下允許短時間(15 min)接觸的濃度。
其他信息:
根據接觸程度,建議定期進行醫(yī)學檢查。該物質中毒時,需采取必要的治療措施;必須提供有指示說明的適當方法。見國際化學品安全卡#0970鄰茴香胺。
如有疑問,請聯系 sds@xixisys.com 咨詢。
免責聲明:
本SDS的信息僅適用于所指定的產品,除非特別指明, 對于本產品與其它物質的混合物等情況不適用。 本SDS只為那些受過適當專業(yè)訓練的該產品的使用人員提供產品使用安全方面的資料。 本SDS的使用者,須對該SDS的適用性作出獨立判斷。由于使用本SDS所導致的傷害,本SDS的編寫者將不負任何責任。